富优1号

编辑:见识网互动百科 时间:2019-11-30 23:23:19
编辑 锁定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富优1号”水稻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株型适中,叶色浓绿,长势繁茂,分蘖较强。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2002年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年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中文学名
富优1号
植物界
种子植物门
单子叶植物纲
禾本目
禾本科

富优1号基本信息

编辑
审定编号:国审稻2005030
品种名称:富优1号(曾用名:Ⅱ优21)
选育单位:西南农业大学
品种来源:Ⅱ-32A×R21

富优1号特征特性

编辑
1、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37.5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4.6天。株高122.4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7.7万穗,穗长24.8厘米,每穗总粒数150.4粒,结实率84.1%,千粒重27.2克。抗性稻瘟病平均5.2级,最高9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3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9.5%,长宽比2.3,垩白粒率51%,垩白度11.6%,胶稠度68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3.6%。2、武陵山区: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1.4天,比对照Ⅱ优58迟熟2.1天。株高116.3厘米,每亩有效穗17.4万穗,穗长23.8厘米,每穗总粒数146.4粒,结实率89.7%,千粒重27.3克。抗性:稻瘟病平均1级,最高3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4.7%,长宽比2.4,垩白粒率69%,垩白度11.0%,胶稠度48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3.0%。

富优1号产量表现

编辑
1、长江中下游:2003年参加中籼迟熟优质B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41.37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1.04%(极显着);2004续试,平均亩产611.01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9.48%(极显着);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76.19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0.26%。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4.72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8.37%。
2、武陵山区:2003年参加中籼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75.77公斤,比对照Ⅱ优58增产3.46%(极显着);2004年续试,
平均亩产582.77公斤,比对照Ⅱ优58增产6.15%(极显着);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79.27公斤,比对照Ⅱ优58增产4.81%。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5.29公斤,比对照Ⅱ优58增产10.67%。

富优1号栽培技术要点

编辑
1、育秧:适时播种,秧田每亩播种量10公斤。
2、移栽:秧龄35~40天移栽,一般每亩栽1.5~2万穴,每穴2粒谷苗。
3、肥水管理:施肥量可比当地一般杂交中籼增加10-20%。施足底肥,注意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氮、磷、钾配合施用。水浆管理上,做到浅水分蘖,够苗晒田,后期保持湿润。
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褐飞虱等病虫害。

富优1号审定意见

编辑
1、长江中下游:该品种产量高,熟期较迟,高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米质一般。适宜在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2、武陵山区:该品种产量较高,中抗稻瘟病,熟期较迟,米质一般。适宜在贵州、湖南、湖北、重庆的武陵山区海拔800米以下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2007年海南审定,编号:琼审稻2007007
特征特性:属籼型感温三系杂交水稻组合。全生育期107-124天,比Ⅱ优128(CK)早熟1-3天,亩有效穗数15.65万,平均株高105.3cm,穗长21.6cm,每穗总粒数平均107.2粒,结实率低 88.7%,千粒重27.8克。主要农艺性状:中等株高,株型适中,叶姿中直,叶片稍大,籽粒大,群体整齐度较好,分蘖力较弱,后期熟色尚可,苗瘟加权病级5级,白叶枯9级。
产量表现: 2005年晚造初试,平均亩产289.40公斤,比Ⅱ优128(CK)增产1.41%,未达显着水平;2006年晚造续试,平均亩产410.17公斤,比Ⅱ优128(CK)增产2.12%,未达显着水平,日产量3.58公斤;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11.07公斤,比Ⅱ优128(CK)增产8.58%。
栽培技术要点: 1、在海南可作早、晚稻种植;2、适时播种、培育适龄壮秧;秧田每亩插种量10公斤;3、移栽:秧龄30天左右,亩插2万穴左右,每穴2粒谷苗;4、肥水管理:施足基肥,注意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氮磷钾配合施用,浅水分蘖,够苗晒田,后期保持湿润。注意防治病虫害。
制种技术要点:1、用于制种不育系和恢复系必须是原种或原种一代,不能用多代繁殖的不育系制种;2、在种子生产过程须按国家或省有关生产规程执行,严格去杂去劣;3、播插期安排:四川绵阳制种一般父母本播差期为18d,父母本行比2:12,九二O每亩用量约15克。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海南省水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该品种全生育期与Ⅱ优128(CK)相当,丰产性较好,较抗稻瘟,感白叶枯,适宜我省做早晚稻种植,受台风影响的沿海地区种植要特别注意防治白叶枯病。[1] 
参考资料
词条标签:
自然 生物物种 植物 农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