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视域中的以人为本

编辑:见识网互动百科 时间:2019-11-24 19:40:39
编辑 锁定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科学发展观视域中的以人为本》是2009年时事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书    名
科学发展观视域中的以人为本
页    数
398页
出版社
 时事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9月1日

科学发展观视域中的以人为本图书信息

编辑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7802322790, 9787802322790
条形码: 9787802322790
尺寸: 23.8 x 16 x 2.6 cm
重量: 522 g

科学发展观视域中的以人为本内容简介

编辑
《科学发展观视域中的“以人为本”》内容简介:以人为本,是一个分复杂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在不同的理论视域中,对以人为本的认识理解很不一样;在不同的的社会活动中,以人为本的实践指向也大异其趣。《科学发展观视域中的“以人为本”》紧扣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这个根本观点,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在哲学的层面对以人为本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翔实、系统的探讨和深人、细致的阐发,提出了一些有较高理论和实践价值的观点,是系统研究以人为本的一部力作。

科学发展观视域中的以人为本目录

编辑
导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一、“以人为本”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本质和最根本内容
二、“以人为本”是理解科学发展观的中心线索和钥匙
三、“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与其他发展理论相区别的焦点
四、“以人为本”是一种崭新的思想认识方法和实践原则
第一章 何谓“以人为本”
一、“以人为本”思想的源流
(一)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
(二)西方文化中的入本思想
二、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思想
(一)人是现实的、具体的人
(二)入的价值和本体相统
(三)人的个体和群体相统
(四)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
三、“以人为本”的新论述
四、理解“以人为本”的基本理论视角
(一)“以人为本”是个哲学命题
(二)“以人为本”是个人道主义命题
五、“以人为本”的内涵和实质
(一)一般意义上的理解
(二)发展观意义上的理解
(三)以人为本的实质
第二章 以“什么人”为本
一、以现实的人为本
二、以最广大人民群众为本
三、以“每个人”为本
(一)理论论证
(二)实践检验
四、坚持以“人民群众”和“每个人”为本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一)每个人与人民群众的统
(二)历史的统一
(三)具体的统一
(四)坚持以“每个人”与以“人民群众”为本相统一的意义
五、“以人为本”的历史发展形态
第三章 以人的“什么”为本
一、人的需要和利益
(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二)马克思关于人的需要理论
(三)利益的实质和类型
(四)人的根本利益
二、人权及其保障的优先性
(一)权利及其类型
(二)人权是人之为人最基本的权利
(三)自由是人权最重要的内容
三、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本
(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最根本的利益
(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价值取向
(三)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
四、科学发展观是“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本”的发展观
(一)以人为本——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
(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之核心
(三)统筹兼顾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根本方法
(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
(五)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历史任务
第四章 “谁”是以人为本的主体
一、主体和客体
(一)主体
(二)客体
二、“以人为本”的主体
(一)从主客关系的角度看
(二)从主体间性的视角看
(三)从逻辑的角度分析
三、“以人为本”的“第一主体
第五章 为何要“以人为本
一、人是世界最高的价值实体
(一)人是地球上最高级的智慧生命
(二)人的世界就是人本身
二、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一)人是社会之本
(二)人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三)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三、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人
(一)世界发展的经验: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是潮流
(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
(三)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根本在人
第六章 何以能“以人为本
一、“以人为本”的政治前提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和根本宗旨的必然逻辑
(二)执政为民理念的集中体现
(三)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要求
(四)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高度凝炼
二、“以人为本”的实践基础
(一)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必然逻辑
(二)改革开放宝贵经验的高度概括
三、“以人为本”的现实根基
(一)日渐雄厚的物质基础
(二)逐步健全的政治保障
(三)不断改善的社会环境
(四)日趋成熟的民心指向
……
第七章 如何“以人为本”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词条标签:
出版物 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