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的现代命运:儒家传统的现代阐释

编辑:见识网互动百科 时间:2019-11-30 07:09:33
编辑 锁定
《儒学的现代命运:儒家传统的现代阐释》稿是作者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03BZX027)的最终研究成果;作者在现代观念的背景下,将儒家传统放置在一个广阔的理论视野里进行多学科的审视,通过对儒家传统的界定,从儒家传统、儒家传统与我国现代化进程、儒家传统在现时代对现代性问题的回应三大维度,展开对儒家思想及其建构的生活方式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特别是通过对20世纪中国儒学的发展状况的考察,重点探讨了梁漱冥、熊十力、冯友兰及海外新儒家杜维明、余英时、牟宗三等人的儒学观,解答儒家文化传统对当下现代社会的作用,是是一部有丰富的学术内涵的论着。
书    名
儒学的现代命运:儒家传统的现代阐释
作    者
崔大华
出版日期
2012年3月1日
语    种
简体中文
ISBN
7010101698, 9787010101699
外文名
A Teries Of Books By The Historian Of Philosophy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页    数
609页
开    本
16
品    牌
人民出版社发行部

儒学的现代命运:儒家传统的现代阐释内容简介

编辑
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精神、思想的主体或主流,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在现时代的境况下,是正从社会生活舞台上退隐,还是仍在显现功能?对未来的中国文化和人类文化,儒学只是一种历史的记忆,还是仍可以为活跃的生命?崔大华的这本《儒学的现代命运:儒家传统的现代阐释》,就是试图能较具体、深入地回答这个问题。这本书也是作者十年前出版的《儒学引论》的姊妹篇、续篇。

儒学的现代命运:儒家传统的现代阐释图书目录

编辑
自序
  甲篇 儒家传统:儒学及其建构的生活方式
  一、儒家思想特质的形成:两次观念蜕变
  (一)宗教观念的突破
  1.殷人的宗教观念
  2.周人的道德觉醒:胜利者的忧思
  3.道德走向的确立与巩固:孔子儒学
  (二)宗法观念的蜕变
  1.宗法观念的主要内容
  2.宗法观念在儒学中的蜕变
  二、儒学的理论结构和功能
  (一)三个理论层面
  1.社会的理论层面
  2.心性的理论层面
  3.超越的理论层面
  (二)儒学的社会功能
  1.儒学的道德功能
  2.儒学的法律性功能
  3.儒学的非宗教特质和宗教性功能
  三、儒家思想建构的生活形态
  (一)周延的道德生活世界
  1.伦理关系之网
  2.道德的行为规范之网
  3.生活情境——一种生活方式
  (二)笼罩不住的生活空间
  1.合理性危机的发生
  2.内在的冲突
  3.缺弱的环节
  (三)儒家生活中的宽容
  1.儒家宽容的理念构成
  2.民族融合
  3.宗教兼容
  4.没有文化障碍的世俗生活
  四、结语:儒家传统中活着的、已死的和缺弱的
  乙篇 儒学与我国现代化进程
  一、20世纪的中国儒学
  (一)三种定位
  1.儒学处境的改变
  2.儒学:一种宗教
  3.儒学:一种子学、哲学
  4.儒学:一种生活、一种文化
  (二)理论进展
  1.新的价值认同和追寻
  2.儒学形上学的重建
  3.儒学“内在超越”性质的阐发
  4.儒学创新的方法论自觉
  二、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儒学
  (一)界定
  (二)贡献:中国现代化道路上的儒家传统因素
  1.动力:中华民族的复兴
  2.秩序
  3.适应
  (三)生长:儒家传统在现代化进程中的转化
  1.走出伦理本位的社会
  2.儒家传统道德的新生长
  3.结语:最基本的坚守
  丙篇 儒学与现时代:儒学的现代性回应
  一、儒家生活中的人生意义
  (一)背景:西方学者视角中的人生意义失落和救治
  1.人生意义失落之根由
  2.人生意义丧失之救治
  (二)儒家之回应
  1.审视两个根由
  2.儒家生活中的人生意义空间
  3.自由与幸福
  二、儒学与现时代的重要社会思潮
  (一)人与自然关系的儒学选择
  1.一个广泛的现代共识
  2.先秦儒学:人对自然之责任的三个层次展现
  3.宋代儒学:人对自然之责任的三种诠释
  4.小结:珍贵的思想资源
  (二)多元文化伦理共识的儒学模式
  1.“全球伦理”的提出
  2.儒家道德底线三原则
  3.相容性
  4.评议
  (三)儒学视角中的人类两性关系
  1.背景:女性主义的简单轮廓
  2.儒学的视角:儒家思想和生活中三个维度上的男女两性关系
  3.摆脱困境:走向两性和谐
  (四)结语:最后的坚守——后人类主义文化思潮中的儒学立场
  参考书目
  后记

  
词条标签:
文化 出版物